弥勒思想在中国,始自南北朝时期,逐渐盛行。由于《阿弥陀经》至唐代后的之译出,发愿往生西方净土者开始越来越多,故阿弥陀佛信仰超越了弥勒信仰,但弥勒思想并未消失,一直影响到中国近现代。中国的弥勒信仰通常分为二派,一派为上生信仰,信仰现今于兜率天说法之弥勒菩萨,而欲往生兜率天;另一派为下生信仰,相信弥勒将来下生此世界时,于龙华树下三会说法,以救渡众生,而自己亦能生于此世界,于龙华树下听受说法而成佛,故有龙华三会之说。而佛教作为一个外来宗教,它的传入与弘扬就必然要适应中国人的需要。随着弥勒信仰在民间的流传,中国弥勒信徒也对弥勒信仰方式进行了改造,使之适合中国人的口味和需要。弥勒信仰渐渐改变了原来的形式,走上了民族化,世俗化的道路。民族化是指弥勒信仰中掺入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弥勒由一异域菩萨变成为中国化的菩萨;世俗化是指弥勒信仰的目标趋向实用化,宗教色彩减少,世俗成分增多。
弥勒信仰在中国的弘传是一个不断世俗化、不断中国化的过程。这主要体现在信仰内容和信仰对象在形象上的改变。
从现存的早期的弥勒的造像我们可以看出其仍然保持着印度的风格,多是菩萨装,带宝冠,裸上身,披巾长裙。这中间经过不断的发展而成了现在的大肚弥勒佛像。
中国人对现实利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