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分钟阅读
1
引言社区物流是直接面向城市社区商业和社区居民,将商品从供应商运送到社区店铺或居民的末端物流形式,是物流服务过程中真正的“最后一公里”。城市社区居民的末端物流需求主要聚焦于电子商务网络购物、个人寄递、家居用品送货安装及包括餐饮外卖、跑腿捎带、商超配送等形式的本地生活服务这四类场景。“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成本约占总配送成本30%,已成为困扰物流企业、电商企业和相关商贸企业的最大问题,突出表现在物流成本控制诉求和客户体验诉求之间的矛盾:提高服务质量,高额的成本难以承受;降低物流成本,服务质量又大打折扣。尽管如此,“最后一公里”配送背后蕴藏的巨大的商业价值,仍然令市场参与各方觊觎不已。首先,以先进的末端物流体系为依托,通过资源整合和流程优化,能增强社会化协作水平,有效推动供应链产业跨界和协同发展,有利于加强从生产到消费等各环节的有效对接,实现全社会的降本增效。其次,末端物流最贴近社区客户,是社区商业最重要的入口,可通过大数据用户画像,精准挖掘与对接更多用户需求,形成社区的平台价值,拉动诸如吃货经济、母婴童经济等社区消费。再次,以完善的末端物流为基础,通过打造社区社交商业、激活带头大妈与本地区创业者等举措,可构建社交商业+社区商业的消费、服务、培训、体验为一体的商业平台。最后,以完善的末端物流为关键支撑,可在带动万人创业的基础上,链接一切可链接的供求关系,从而构建以多层级服务平台为核心的新型商业生态。2
末端物流的体系结构1、实施末端物流配送的服务主体从实施末端物流配送的主体看,有快递企业、电商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厂商、商贸零售企业和社区门店等。
服务主体
服务场景
典型企业
快递企业
网购;个人寄递
EMS;顺丰;通达系
电商企业
网购
京东
电商本地生活平台
O2O生活服务
饿了吗(蜂鸟配送)
京东到家(达达)
商贸企业
盒马鲜生
社区商贸平台
苏宁(苏宁小店)
第三方配送企业
网购;个人寄递
菜鸟驿站
芜湖快递服务站
熊猫快收
O2O生活服务(同城即时配)
点我达
同城货运平台
O2O货运搬家
货拉拉;快狗打车
厂商
B2C大件网购装配一体化
海尔(日日顺物流)
2、末端物流交付手段末端物流的交付手段主要有送货上门、代收、门店自提和无人化智慧物流系统等四种方式。交付手段
服务主体
优点
缺点
送货上门
零担物流、整车物流除外的绝大多数实施末端物流的企业
较高的体验满意度
成本高、效率低;等待时间长,隐私安全度低
代收
与快递企业或电商合作的社区门店、物业等,如菜鸟驿站
有效整合社会资源,降低送件上门比例
客户体验差,难以提供投诉处理、送货上门、验货等
门店自提
各类相关企业的线下门店或网点
企业自营,服务质量可控性较强
不送货上门,客户体验不好
无人化智慧物流系统
智能柜企业,如丰巢、速递易等
有效降低二次配送,提高配送效率
空间小有局限;无服务过程,客户体验不好
(菜鸟小盒、享收小盒)
集约化配送,大幅减少沟通与等待
资源整合要求高;尚未规模化,有待检验
(无人快递车、无人机)
降低人工成本,减少人为错误,保护隐私
存在*策、应用场景等限制,仍未市场化应用
3
末端物流发展现状1、跨界融合成为转型趋势,末端物流成为必争之地近年来,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电商企业不断向物流服务、实体门店、城市社区服务等领域深度发展,以苏宁为首的传统的商超企业不断向电商、社区便利店等领域大步迈进,与此同时,顺丰、“三通一达”等国内领先的快递企业也不断向电商、社区便利店等领域延伸,跨界融合、互相渗透已成为电商、速递公司、商贸零售等企业的转型趋势。由于末端领域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能直接了解终端消费者需求,积累消费数据,建立综合服务的入口,也是企业争夺最终客户的关键所在。因此,末端物流受到快递企业、落地配企业、商贸企业、电商企业等服务主体的极大重视,其相关资源也必然成为各方争夺的焦点。2、末端物流缺乏规划,资源重复建设突出我国城市社区末端服务设施的布局主要还是由各大服务主体来进行规划与实施,是基于企业自身战略发展角度,追求单个企业、单个平台在成本、效益、客户满意度等方面的合理性,必然造成城市末端物流资源分布不均衡和重复建设,反映了整个城市的社区发展规划缺乏统一布局。如北京各大快递物流公司旗下的各级网点数量总和约个,因末端网点重复建设带来的末端环节(场地、人员、能耗、通信等)各类运营成本浪费高达50%以上。物流企业各自为战,车辆空驶、信息编码不统一等问题普遍存在。3、末端共配取得进展,但整合仍存诸多挑战共同配送可以实现快件和商品的集约化派送,大幅增加区域的快递密度,大幅减少人力、车辆和场地资源的浪费,因而一直被广泛呼吁,*策层面也不断支持。年,商务部发布了《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复制推广城市共同配送试点经验的通知》,总结了在构建布局合理、运行有序、绿色环保的城市共同配送服务体系工作中形成的5个方面共16条典型经验。不过末端共配的整合仍然存在诸多挑战:第一,在城市基础设施结构既定的情况下,共配体系建设碎片化推进,共配效果难以整体呈现。第二,*府有关部门对城市共配认知水平不同、保障力度不同,增加了发展难度。第三,城市共同配送要求打破了商业、快递等企业的内部供应链体系,客观存在利益、责任和风险问题。4、智能化产品替代人力融入末端领域,市场破局仍需观望伴随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