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数字人在众多领域的应用愈发广泛,那么伴随技术逐步成熟,数字人未来的形象与发展又会呈现何种趋势呢?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针对数字人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大家不妨来了解一下,也许能帮助你更加明晰这一概念背后的景象。
随着数字人的热度持续攀升,各个行业应用的场景日益丰富,数字人也越发为大众所熟知。尤其是从年下半年至年,例如在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表演、气象播报以及手语解说中都能频繁看到数字人的身影;数字人主播也在电视台中担任主持工作。各类晚会与明星互动表演的场合:年江苏卫视跨年晚会的舞台上,“虚拟邓丽君”与周深一同完成了《大鱼》、《小城故事》和《漫步人生路》这三首歌曲的合唱;年5月18日,首位文博界虚拟宣推官文夭夭:身着唐代花钿妆,扎着双髻丸子头,身穿一袭淡雅长裙,腰间系着唐朝花鸟镂空香熏球。本文将从数字人的形象类型、不同类型的制作周期与限制条件、普及程度与大众认知程度、运用的优势与劣势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维度,分享个人的见解。首先来简要说明一下什么是数字人:虚拟数字人是指存在于非物理世界中,借助计算机图形学、图形渲染、动作捕捉、深度学习、语音合成等计算机手段创造并使用,且具备多重人类特征(外貌特征、人类表演能力、人类交互能力等)的综合产物。在市场上,其也常被称为虚拟形象、虚拟人、数字人等,具有代表性的细分应用包括虚拟助手、虚拟客服、虚拟偶像/主播等。一、数字人的类型1.行业内依据虚拟数字人的角色形象,通常分类如下在目前的应用中,较为常见的有2D真人、2D卡通、3D卡通、3D写实、3D超写实这5个类型。2D真人:通过真人在专业录影棚录制的视频,再结合AI训练而成;用户还能通过图片加上AI训练,生成用户的外观特征。其表情神态、肢体动作等与真人效果极其相似——目前很多人可能在抖音、淘宝等直播电商平台上接触过这类数字人。2D卡通:通过2D建模生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比如世界第一虚拟偶像日本梦幻歌姬“初音未来”的形象、洛天依等。——在实际运用层面上,已经不是特别常见了。3D卡通/3D写实:经过高精度原画设计、高写实3D建模、高水平的虚拟人引擎导入、高精度动作捕捉,最后完成精细的修帧渲染才能完成。——随着GPU以及算力的发展,目前越来越高进度的3D数字人被应用在APP/小程序/机具终端上。3D超写实:超写实指的是人物外观的仿真度极高,栩栩如生,这种虚拟人需要面部面数在1万面以上,具有高精度且能经受度无死角的拍摄。面部材质不仅与真实皮肤的质感极为接近,还能根据相机的距离自动优化,皮肤、五官、头发、肢体都极为逼真。如Ling、柳夜熙等——目前更多的是作为独立IP,充当企业形象代言人的角色,可承接视频宣传、海报宣传、跨界互动等工作。2.从制作周期、制作方式的维度来阐述不同类型数字人的情况制作周期:2D真人:真人形象采集,加上文本/声音AI驱动,制作周期为3-4周。2D卡通:通过2D绘制,形象生成周期较短,制作周期为2-4周。3D卡通人物/3D写实:运用3D绘制,制作周期为2-4个月。3D超写实:采用真人扫描/3D建模,制作周期为3-6个月。
制作周期:?2D真人:依托真人形象采集,结合文本或声音AI驱动,制作耗时3-4周。?2D卡通:通过2D绘制,形象生成迅速,整体制作周期2-4周。?3D卡通/3D写实:借助3D绘制,制作周期大约为2-4个月。?3D超写实:运用真人扫描或3D建模,制作周期3-6个月。制作流程:2D数字人:2D卡通数字人相对简便:主要依赖手绘或者美术工作者来完成。2D视频数字人:?录制真人的视频表演并采集相关数据,通常录制3-5分钟的视频。?然后把视频交付给AI进行训练。?最终达成输入文本或音频文件,实现口唇驱动的效果。3D数字人制作流程:1.虚拟形象的设定与构思:首先要明确虚拟人的形象风格和类别;2.进行虚拟形象建模、建模形象绑定以及动作捕捉。基于虚拟形象的IP设计或真人偶像的原画和三视图、招牌动作与表情,展开面部及身体的3D建模,并选取关键点,将识别出的关键点映射到模型上完成绑定。关键点的数量与位置对最终成果有影响。利用动作捕捉设备或特定摄像头加图像识别,捕捉在形体、表情、眼神、手势等方面的关键点变化。3.实时驱动渲染由真人演员(在虚拟偶像中被称为中之人)按照制作需求展开相应表演,实时驱动虚拟数字人的表演。4.实时内容输出与互动最终将复活的实时数字人接入实时渲染引擎。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元宇宙中的虚拟人将会成为热门议题。但不管怎样,我们都要尊重人类、敬畏自然、重视科技、尊崇宇宙、珍视艺术,使这个必然到来的未来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