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店后厂”发轫在即 产业园建设方兴未艾_腾讯·亚太家居
今年上半年,湖南长沙的家具市场异常热闹,各大家居卖场的促销一浪高过一浪,从送金条到送SMART,报纸、电视、电台、公交全方位的促销广告投放力度甚至大于传统零售百货和家电卖场,但厂商却难言乐观。虽然相较去年销售额有了明显的提升,但不断攀升的运营成本,使得落到厂商口袋的利润并没有增加。增产不增收成了困扰企业和商家的难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就此采访了长沙市家具协会陈秘书长。 增产不增收缘于成本太高 陈秘书长表示,虽然市场已经回暖,但相对于逐年上升的运营成本,现在的营收还远远不够,而且整个家居市场竞争太惨烈了。因此,如何降低成本,成为各家具企业重点考虑的问题。 据陈秘书长介绍,家具企业的成本主要由原材料、人工、物流、仓储、营销等费用构成。从长沙市场来看,这里销售的家具主要来自广东和四川,本土家具也有一些,但不是主流。广东和四川都离长沙距离较远,物流、仓储费用自然就高昂,加上多级代理的营销费用,一件家具的销售价格可能是其出厂价的5倍左右,消费者当然难以接受。 如何降低成本?陈秘书长也给各企业支招:将生产线前移,尽量接近目标市场,减少流通环节,走“前店后厂”直营之路。 产业园建设方兴未艾 据陈秘书长介绍,借着沿海城市推动产业转移、国家大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东风,中西部地区掀起了一股家居产业园区建设的热潮,这为广东等沿海地区家具企业开拓“前店后厂”新模式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如去年湖南省第2届家具博览会后,永安开始建设占地1500亩的中南地区生态环保型家具生产基地;张家界慈利县也在兴建占地1000亩的家具产业园;在益阳,由顺德家具协会打造的“顺德城·益阳家居”,占地3200亩,总投资95亿元,建成后将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专业家居市场。 在湖北武汉周边,几大家居产业园区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之中。其中华中家具产业园为潜江市“一号工程”、湖北省“十二五”重点项目,规划面积3万多亩,以众多的“特殊待遇”吸引以东莞为主的广东家具企业入驻;而红安融园家居产业园要打造中西部最大的家居基地、中国最大的家居技术应用基地。 陈秘书长表示,目前大部分新建的家具产业园区,都在打造“前店后厂”式的家具生产、销售基地,很多沿海大型家具企业都充满期待。 湖南部分家居产业园为广东家企量身定做 陈秘书长分析道,前面介绍的湖南地区“前店后厂”式的家居产业园区对于家具企业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具有非常实际的意义和作用。但是,由于湖南本土缺乏具有实力的家具企业,当这些产业园项目开始启动时,都将招商目标对准了广东地区的家具企业,而“前店后厂”的设计方案,几乎就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 这首先得益于湖南毗邻广东的地理优势。现在,广东家企将生产基地转移已是大势所趋。因为他们要把生产的家具产品运送到中西部市场,面临着物流成本高涨和产品损耗的风险。而将生产基地转移到湖南,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此外,广东家企的“用工荒”问题从前年开始出现,到现在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而湖南具有充足的人力资源,平均工资水平比广东低。这使得企业既节省了成本,又解决了用工难问题。 再者,这些产业园区采用“前店后厂”的设计,能够让企业生产的产品,以最低的价格、最快的速度直面消费者。以往的代理模式,家具产品要通过工厂、区域总代理、经销商等层层环节,才能到达消费者的手中。长途运输费、广告费、代理费、仓储费,以及产品损耗,都导致终端家具产品价格居高不下。而“前店后厂”的模式,只有工厂、展厅直销等环节,成本的降低使得销售价格随之降低。消费者得到了实惠,厂家也能赚取更多的利润。更重要的是,厂家能及时地捕捉到市场信息,更加有目的地生产和经营。 在陈秘书长看来,“前店后厂”的模式是非常先进合理的,能够使市场各方面的利益都得到保障,这是一种趋势,在传统卖场经营不顺的环境下,有实力的大企业都应该重点考虑“前店后厂”经营模式。同时陈秘书长也希望看到更多的湖南家具企业崛起,入驻本土的产业园,推动“前店后厂”模式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