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再次迎来市值飙升的高光时刻。近日,美团发布年第二季度财报及半年度业绩。根据财报显示,第二季度美团营收为亿元,高于市场预期的.86亿元,同比增长8.9%;公司实现经营溢利21.7亿元,同比增长95.5%;经调整净利为27.2亿元,同比增长82%。总体来看,得益于国内疫情的有效控制和消费市场的逐渐回暖,美团在营收及净利润等方面的数据都要比上一季度好看很多。凭借这份超过市场预期的亮眼成绩,美团在金融市场也获得了相应的反馈。截至8月24日,美团的股价一度上涨10.28%至港元,其总市值也正式突破亿美元大关(1.56万亿港元),一跃成为港股第四大市值公司,仅次于阿里、腾讯和工商银行之后。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5月下旬发布了第一季度财报后,美团才刚刚跨过了千亿美元市值的这道门槛。也就是说,距离其扭亏为盈并实现市值翻番,美团仅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现状
看到美团的业务我们可能会很迷惑的问,美团的边界在哪里?今天我们看到美团做酒店、电影票、外卖、门票、娱乐等。
从收入的来源来看,外卖餐饮已经占据美团业务的主力,但是美团起初的业务是团购起家的,是在千团大战之中厮杀出来的。美团也不是第一个做外卖的,早在年饿了么就开始做外卖,美团开始做外卖之前,饿了么已经在市场上做了5年。那么为什么美团总是能够后来居上?美团的第二曲线就是外卖业务,美团是做团购起家的,但是现在团购收入显然不是他的主要收入来源,现在外卖已经取代团购变为美团的第二曲线。美团在以团购为主营业务的时候已经在不同的方向上开始尝试了,包括酒店、电影票和外卖。每个增长曲线之间的切换我们都遵循一定的方法论。分别是管理夯实、组织、战略、竞争和创新。但通过财报也不难发现,在这份亮眼成绩的背后,美团的餐饮外卖、到店酒旅以及新业务这三大主营业务也分别在各自的领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瓶颈、困难和挑战,而其掌舵人王兴要如何掌握好这三驾马车的前进方向并使之合力达到最大,也是美团这次高光背后不可忽视的隐忧。外卖业务瓶颈难以突破与“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近年来国内餐饮外卖业蓬勃发展,以及美团、饿了么为首的外卖平台亮眼的业绩表现。外卖作为城市末端最活跃的毛细血管,餐饮业新基建,担负着稳就业的使命和扩大饭店服务范围的功效,推动了餐饮领域的“全城化”。今年受疫情影响,外卖作为抓手,帮线下生态实现科技类型升级和流量类型升级。仍看好行业未来发展,后续竞争格局和持续演进形态。针对美团、饿了么,方正证券分析师韩筱辰,姚蕾,杨仁文等称,阿里本地生活各业务链条之间关系逻辑不清晰,对饿了么导流效果有限。同时,饿了么目前市占率低于美团外卖,外卖行业虹吸效应明显,易守难攻,饿了么未来仍需下沉(加强直营管控)、打通淘宝支付宝各节点、数字化(从商铺基础设施数字化开始,逐步往上叠加应用)。截至年年底,我国餐饮外卖产业规模为亿元,同比增长39.3%;我国外卖消费者规模约4.6亿人,同比增长12.7%,在9亿网民中的占比约为50.7%。中国餐饮外卖行业市场现状趋向稳定,但市场仍未饱和。外卖产业有望在3年内发展成万亿级别规模市场。在这块外卖产业大蛋糕上,美团、饿了么分别占据市场份额第一、第二的位置。从财报来看,尽管美团的外卖业务有所回暖,但其在攻克以上两大难关方面似乎进展不大。财报显示,美团第二季度餐饮外卖营收为亿元,同比增长13.2%;其中佣金收入为亿元,占外卖总收入的88%。通过对比美团年和年的年报数据可以计算出,其外卖收入的佣金占比在前两年分别高达94%和87%。美团全年财报中公布了一些数据,其中日均订单量达到了万单,妥妥的国内第一。很多人一看这个数据觉得很大,想必美团一定很赚钱。实际上,当你了解美团外卖产品背后的业务逻辑后就不会有这种感觉了。美团外卖的盈利模式是抽佣,就是从每笔交易订单里抽取一定比例的佣金作为平台营收,之前这个比例在18%到20%左右。今年两会期间全国工商联提案让职能部门加强监管,把平台企业的外卖佣金从18%-20%,降低到10%-15%。简单说,就是外卖平台的抽佣过高,导致商家生存困难。可事实果真如此么?为什么商家会感觉到生存困难?美团年财报中显示,去年外卖餐饮全年交易总额是亿元,而外卖佣金收入是亿元,佣金占比12%左右。在佣金收入中,骑手成本是亿元,占比83%。简单说,美团收来的大部分佣金都返给了骑手。毕竟人家是干体力活的,赚的也是辛苦钱。要知道,这还是在非常严格的配送规则下产生的结果。作为平台,作为一个商业机构,赔本的事儿不会干,所以像美团外卖这样的产品,要做好是很难的。按整体平均数据看,经审核财报的12%佣金比和大家感受到的18%-20%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之所以有这种差距,还得分析另一个逻辑,外卖平台的订单价格分布。骑手送一单的成本大概是6到8元,这是固定成本。按照外卖产品的逻辑,配送费的边际成本始终一样。简单说,你送一单元的商品和送一单20元的商品,边际成本都是一样的。这一点,和其他互联网产品的商业模式有点区别。也就是说,按6元的固定成本计算,在元订单里占比6%,在50元订单里占比12%。如果是在20元的订单里,占比高达30%。而实际上,中国有40%的外卖订单单价是小于20元的。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商家觉得平台抽佣高且自己生存困难了。这个新规是把以前的固定抽佣拆成了两部分,技术服务费和履约服务费。技术服务费可以理解成商家支付给平台的租金,平台为商家提供服务,需要服务器开支、人员开支、维护成本,这笔费率是6%,其中保底价是1.34元。履约服务费可以理解成配送打表计费,按照配送距离、订单价格、配送时段收费,跟出租车打表类似。佣金收入仍然美团外卖营收的主要来源。而这种以抽取商家订单提成的盈利模式却极易引发平台与商户之间的矛盾,也一度让美团陷入风口浪尖。美团外卖的另一项营收来源——针对商家的在线营销服务,似乎可以看作是其新的营收增长点。美团外卖的在线营销业务收入为18亿元,同比增长62.2%。但财报中同时也指出,这一板块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外卖业务恢复期间商户对线上流量的需求不断增加所导致,这一趋势在日后能否构成常态还不一定。二季度美团各项开支总额为亿元,其中餐饮外卖骑手成本为亿元,占总开支的40%以上。同时,不可小觑的是,这一成本几乎占了美团外卖营收的七成、佣金收入的八成。如此高昂的配送成本,与美团外卖自建配送队伍的重资产模式直接相关。为了抢占外卖市场份额,美团于年开始自建配送队伍。在经营模式由轻转重的过程中,其付给外卖骑手的成本也随之上升。对于如何解决这一难题,除了持续优化订单分配算法之外,过去的几年公司还一直在研究自动配送,希望借此提升配送效率来降低配送成本。据《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称,现实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结论:年上半年,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数据显示,在上海,平均每2.5天就有1名外卖骑手伤亡。年9月,广州交警查处外卖骑手交通违法近宗,美团占一半,饿了么排第二。美团已成为最大的城市即时配送企业
美团
为何美团如此重视社区团购,其内在的逻辑又是什么?“美团优选模式,是在经过“美团买菜”、“菜大全”业务尝试下来最高效的业务模型,可以帮助美团渗透到四五六线、低级别的城市。而这块市场极为广大。”北京君和咨询高级经理马明龙告诉《中国储运》杂志记者,下沉渠道一直是一线城市的大厂们极力想做到的,但是又很难做到,而现在,这个一直很好的机会。马明龙还补充道,自己的老家在安徽一个县城,但是过年回家,美团的业务已经极为发达,过年几天,自己点的外卖就超过了块钱,消费水平和单价一点不比大城市便宜。美团买菜已成为标准的仓配企业美团买菜在北京已开出至少8个前置仓,这8处地点分别为北苑站、天通苑站、东坝站、姚家园站、望京西园、房山长阳站、七里庄站和草房站。美团买菜上海开出的前置仓包括三泉路、周家嘴、康桥路、江苏路、张杨路、天目中路、峨山路等。如此来看,目前,美团买菜总的前置仓个数超过15个。美团买菜以生鲜电商和社区化服务为切入口,主打“层层严选的品质商品、高竞争力的价格、准时快捷的配送体验”,让用户足不出户即可买菜送货到家,最快30分钟送上门。App端显示,美团买菜切入的品类相对聚焦,主要为新鲜蔬菜、水果、肉禽蛋、米面粮油、水产海鲜等一日三餐所需食材,主打高频次、低客单价的消费场景。美团已于日前推出“无人微仓”计划,与美团买菜的前置仓计划是相互吻合的,对后者的全面铺开或起到重要作用。通过50-㎡的微型前置仓的形式,美团方面披露的数字是,无人仓对标传统拣货仓,订单人效可提升7倍。在分拣成本方面,美团无人仓比行业最优的1.5元每单,还要降低50%。美团买菜在社区内设立集仓储、分拣、配送于一体的“便民服务站”。服务范围内的社区居民在APP端下单选购食材后,美团将从服务站拣货,设立专职的“美团买菜”配送人员,高峰期还有美团的配送网络做补充。也即是前置仓模式,但是美团买菜与叮咚买菜的前置仓相比于每日优鲜的前置仓更适宜于蔬菜等品类对履约、损耗控制等的要求,被称为第二代前置仓。第二代前置仓的密度更甚,覆盖范围多为1-1.5km,配送时长多为半小时左右,这代表了更高的成本。但是优点很多,集中在三点:1蔬菜的复购率相对更高,据叮咚买菜公布的数据,客户每周下单超过2次,复购率超过60%;2规模效应,当企业订单足够多的时候,在与上游的价格谈判中更有优势;3极佳的用户体验。创业企业和资本在做的是,把这些优势保持下去,直至盈利。仓配企业
第二代前置仓模式依然处于烧钱阶段。正如知乎中相关问题的回答,大部分消费者的观点是叮咚买菜是在烧钱做用户,甚至不少人担心这样的企业会因资金链断裂而轰然倒闭,O2O时代的教训依然历历在目。
对于美团买菜同样如此,正如上述从业者之问:在这个赛道,美团买菜找到盈利点了吗?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