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在什么医院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6983144.html广州开发区与香港合作共建的穗港智造特别合作区项目,在启动近2年后,它的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出台。
2月19日,经由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批复同意的《广州穗港智造合作区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印发实施,并在粤港澳大湾区门户网公布。
不过,当天晚些时候,这份“大饼”已被撤下。认真看了一下文件内容,似乎发现了其中端倪——
很有可能数据搞错了。这有些莫名其妙:说起来这也算是层级比较高的规划文件,怎么就连几个数据都不能保障呢?
先来看看是怎么回事:
01
数据乌龙?
《实施方案》划定了穗港智造合作区的范围,由智能制造合作园区(西区)、科技创新合作园区(云埔工业区)、优质宜居生活社区等三个部分组成。北至广园东路—开源大道、南至珠江、西至广州绕城高速、东至*埔区界,总面积高达平方公里(注:原文如此)。
根据《实施方案》对穗港智造合作区的范围描述,放在*埔区地图来看,面积不过*埔区的大约六分之一。
而*埔区全域面积不过.17平方公里,《实施方案》提到的合作区总面积高达平方公里,相当于*埔区的11倍!数据错位实在太离谱。
另外,根据常识也知道,西区所在的夏港街面积也不过14.5平方公里,怎么就变成了平方公里呢?
02
阶段目标
抛开数据的乌龙,我们来看看其他内容。
《实施方案》提出了穗港智造合作区的两个阶段的建设目标。
计划到年,穗港两地产业发展优势实现充分对接,合作区智能制造业与香港科技研发、工业设计、航运物流、金融服务等先进产业加快融合发展,一批智能制造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培育若干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和跨境对接服务平台,引领带动大湾区智能制造产业加快发展。
到年,合作区与香港及国际规则体系全面接轨,智能制造自主创新体系完善,现代化智能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备,国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千亿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智能制造产业总体技术水平迈入全球先进行列,为粤港澳大湾区参与国际竞争合作发挥重要作用。
03
13项主要任务
《实施方案》明确了四方面13项主要任务(具体我就不解读了,大家自行领会):
(一)打造智能制造合作新空间。
1、协同推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加强与香港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在工业机器人、高端装备、智能检测等领域合作,加快在合作区聚集一批具有系统集成能力、智能装备开发能力和关键部件研发生产能力的智能制造骨干企业,培育一批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形成主导产业特色鲜明、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聚焦合作区日用化工、食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鼓励应用工业互联网促进智能化技术改造,推动与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智能车间诊断、示范智能车间、示范智能工厂。支持港澳资传统制造型企业加快“机器换人”“无人工厂”“无人车间”等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改造,推广以人机智能交互、柔性敏捷生产等为特征的智能制造方式,加快打造智能制造示范基地。
2、拓展制造业对接合作新载体。聚焦香港现有工业创新及科技升级转型需求,支持香港等境外机构、企业、资本参与合作区及其产业园区合作共建,在项目准入、投融资、服务便利化等方面赋予合作区更大发展自主权。高标准建设京广协同创新中心、氢能创新中心和新基建产业园等重点项目,打造多元化、高活力的系列产业发展平台。支持穗港城示范项目建设,打造集国际商务、服务、博览、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体,服务香港上游科研产业化。因地制宜以嵌入式的摩天工厂、楼宇经济、园中园、企中企、专属园区等形态为支撑,为港澳企业落户提供优质载体和充足空间。
3、推进智能制造服务体系建设。携手香港设计、品牌、营销等领域的生产性服务业知名企业,共同打造工业设计中心等一批深度合作平台。支持智能制造相关标准制订,培育和引进一批纳入国家推荐目录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支持港澳质量认证、检测机构在合作区设立分支机构,推动粤港澳三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交流与合作。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化研究中心,加强与香港在智能制造、食品安全、生物医药等领域的质量安全标准对接。举办国际化智能制造产业论坛、产业推广会等专题活动,不断扩大粤港澳大湾区智能制造国际影响力。鼓励广州在合作区设立智能制造企业续贷中心,为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过桥转贷资金池服务。
(二)构建科技引领产业升级共同体。
4、建设高水平创新合作平台。推动合作区科技企业与港澳高校、科研机构共建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产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高水平协同创新体系,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瞪羚”和“独角兽”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推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中心、科技创新成果共享中心等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创新生态链互补,强化对合作区内科技企业的服务功能。
5、推动科技成果协同转化。鼓励香港科研院所、机构在合作区创办专业科技孵化器加速器,打造穗港创新创业中心和国际化垂直孵化平台集群。促进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制度创新,推动重点产业领域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支持在合作区设立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股权投资基金,鼓励香港私募基金向合作区内创新型科技项目提供融资服务,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二次专利许可交易模式。推动智慧工厂、区块链、数字货币等创新产品在合作区内高效转化应用,建设市场化、专业化的国际技术转移中心。
6、促进创新要素高效便捷流动。允许合作区财*科技研发资金按规定跨境港澳使用,支持开展科研设备、耗材跨境自由流动试点,简化研发用途设备和样品进出口手续。推进落实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允许科研机构与科研人员共同申请知识产权,赋予科研人员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推动华南生物材料出入境公共服务平台覆盖到合作区,进一步深化对入境动物源性生物材料实行通关便利。支持建立新药研发用材料、试剂和设备进口绿色通道,试行企业进口药品通关一次审批、分次核销。
(三)打造国家级经开区转型新标杆。
7、加快建设营商环境改革创新试验区。探索试行商事登记确认制,深化商事登记“银*通”服务、港澳投资企业离岸登记服务,试点港澳投资跨境商事登记全程电子化和跨境公证文书等信息共享。依法精简投资项目准入条件和审批程序,推行容缺审批、承诺制信任审批和先建后验监管改革,在园区及城区建设项目中试行香港工程建设管理模式。探索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劳动争议联合调解和速调快裁平台,试点聘任港澳籍人士担任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
8、培育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行业节点,鼓励企业探索开发基于标识解析的供应链管理、关键产品追溯、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创新产品,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及华南地区提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服务。发挥龙头项目带动效应,鼓励企业开展“数字技术底层研究—大数据—数字化供应链”全链条创新实践,加速以数字技术创新为基础的商业模式转型升级。大力引进港澳及国际优质团队,在工业设计、智能家居、绿色能源等细分领域共建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相关机构进驻合作区。
9、创新土地开发利用新模式。对合作区内符合规划的低效厂房,土地使用权人在按*策要求补缴出让金的情况下,可申请将地块调整为新型产业用地。鼓励土地使用权人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发土地,结合规划方案建设高标准工业厂房,允许国有土地性质的新型产业用地按规定参照工业物业产权分割的方式导入优质项目。支持合作区在使用期届满的工业用地处置方面开展先行探索,试点通过“成片开发”收回到期工业用地。支持合作区探索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规模指标腾挪转换新模式,创建国家建设用地跨区域交易试点,支持使用省预下达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解决合作区用地紧缺问题。支持合作区划定城市更新单元,探索改进城市更新单元详细规划的编制方法。支持开展旧村改造房屋搬迁补偿行*裁决试点,率先健全旧村改造行*裁决、司法保障制度。
10、强化区域协同开放合作。支持合作区复制自贸区FT账户(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准许跨国企业集团开展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协同港澳加快推动通关便利化进程,试点进口货物“船边自提”以及出口货物“抵港直装”,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覆盖至加工贸易保税、跨境电商、服务贸易等领域。支持广州*埔综合保税区建设全球维修中心,开展高技术、高附加值及符合环保要求的保税检测和全球维修服务。支持国际智能制造重大合作项目落户合作区,鼓励区内企业有序参与国际产能合作,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强化与北京亦庄经开区等京津冀、长三角地区的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合作,建立健全区域长效合作机制。
(四)建设宜居宜业优质生活圈。
11、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体系。依托穗港码头拓展合作区跨境水路航线,开通往返香港国际机场、香港尖沙咀、澳门国际机场等水上客运航线,推动货运客运“二港分离”。加快推进港口疏运通道建设,探索优化“客货分离”的道路交通组织模式。加快建设穗港澳出入境大楼、游艇自由行码头、直升机客运站,打造对接香港的高端商贸口岸。支持穗港客运码头开通便捷通道,对符合礼遇条件的境内外科研人才和高端商务人才提供便捷高效的通关服务。试点开展跨境直升机服务,支持在穗港澳水上口岸的基础上建设跨境通用航空口岸,打造穗港澳低空交通走廊。完善合作区轨道交通网络,加快广州地铁5号线东延线、25号线建设及与东莞轨道1号线连接。推动建设合作区-东莞麻涌过江通道,打造连接东莞、深圳的快速路网。
12、打造多元活力现代化新城。完善合作区规划功能分区布局,在具备条件的商业街区探索建设国际化的便捷步行网络、街区,建立立体交织的城市开放空间。推动城市治理智慧化转型,加快拓展一批智慧社区、智慧交通等智能生活应用场景。加大清洁能源在城市交通的应用推广力度,加快布局建设加氢站、分布式氢能源站,推动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物流车等示范运行。鼓励在合作区建设港人子弟学校或港人子弟班并提供寄宿服务,支持设立优质民办学校、外籍人员子女学校。鼓励港澳投资者医院、高端和特需医疗机构,支持引进港澳优质医疗资源打造健康社区,加快建设医院。优化提升南海神庙、丹水坑等风景区的配套设施和服务品质,打造“一程多站”的休闲度假旅游精品路线。
13、争创港澳青年创业就业新高地。建设一批高品质港澳青年及专业人才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对符合条件的创新创业项目予以全链条支持,支持获得香港特区*府“青年发展基金”资助的创业团队在合作区直接享受创业支持*策。对接香港“青年内地实习资助计划”,每年向港澳大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优质实习岗位。率先落实便利港澳居民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购房*策,推出一批服务港澳青年的人才房、公租房、共有产权房等*策性住房,支持合作区探索自主按照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制定人才引进*策。试点公职人员岗位公开招聘港澳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探索通过特聘雇员方式引进港澳高层次人才。
04
建设进度
年5月28日,穗港智造特别合作区启动项目——位于西区穗港码头的新华穗港城项目举行启动仪式。
新华穗港城由香港新华集团联合区属国企知识城投资集团共同投资建设运营。项目总投资逾亿元人民币,将建设穗港澳出入境大楼、穗港澳游艇自由行码头、穗港澳直升机客运站、穗港智造合作中心等,预计项目投入使用后营业收入达0亿元人民币。
新华穗港城项目效果图
其中,穗港澳出入境大楼将开设广州开发区西区连接香港机场、澳门机场的水上航线,1小时20分钟到达香港机场,1小时50分钟到达香港尖沙咀。
目前,穗港澳出入境大楼已封顶。穗港澳三地互联互通的直升机航线已于年11月底进行试运营。
在看点这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