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型白癜风 https://m.39.net/disease/a_6201579.html文
早教妈妈育儿优选
去年暑假陪儿子去内蒙大草原玩儿。那天天很晴,天空是蓝的,广袤的草原一眼望不到边,微风拂过隐隐约约看见远处的牛羊正悠闲地吃着草。
我不禁大声高喊:真是“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大草原我们来了!
儿子应该是受到我的影响,他的情绪也特别的激动,不禁背起了那首朗朗上口的《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对于一个4岁的孩子,能够将诗句与情景完美地结合起来,这是一种诗歌情感和意境的带动。
我相信,陪儿子读这首诗的时候他理解的还不是那么透彻,然而真的进入这样的情景你才会发现,诗人用词的精准,以及对意境和情感的把控简直太棒啦。
还有一次,朋友领我们去爬香山,看见红艳艳的树叶,小家伙不禁感叹,真的是“霜叶红于二月花啊”。
这一句话不禁让朋友感慨,你儿子真的太棒啦!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么表达[偷笑]。要是我说估计就变成了“这叶子真红”。
听了这话。我也是笑喷了。是的。我们这一代人长大了为了应试教育死记硬背的诗词真的没法与儿子他们这一代比较,儿子学习古诗词从他会说话就开始了。换句话说。小孩子已经把古文的语感形成了。对于他来说运用古文相当自如。
现在儿子5岁了,《桃花源记》、《登楼赋》、《洛神赋》等等。这些本应该中小学孩子才开始学习的,他都能够朗朗上口的背诵。每天早上和我一起晨读早已成为了他的习惯。
我自己就特别喜欢古诗词,简短的文字,却可以精准地表达出不同意境下作者的各种情怀。然而上学的时候却不曾理解这么深刻。那时候背诵起来太费劲。背背就困。
现在再次读起来。真的感慨颇多。起初我读一句,儿子跟一句。我再解读。读两遍孩子就能完全背诵下来。
我们读古人当年的故事,领略祖国的大江大河、感受诗人的忧国忧民、了解多样的游览胜地、解读不同领域的广泛知识以及著名历史人物的爱恨情仇。
我曾经开玩笑的和朋友说:我让我的孩子学习诗词,是想让她在看到夕阳的美好景色时,能脱口而出: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而不是只会惊呼:我的妈呀,这太美了吧!
很多家长孩子到了一定年级逼迫孩子去学,去背、去写。心里想的大概都是,要不是应试教育要求,谁也不会去背这些晦涩难懂的古文。有什么用,背背的,能当饭吃么?
如果你也是这样的想法,那就大错特错了。
①古诗词是历史人物留给我们的财富,里面拥有我们未曾经历的故事以及智慧。
②古诗词带给孩子们的,是潜移默化的教育。
记得给儿子讲“爱莲说”的时候,儿子惊讶地问我,是呀,妈妈,你说荷花长在淤泥里却那么干净。就连他的藕也是白白净净的。真是一种特别的花。
是的对于5岁的孩子,这是他最初的理解。可是,有一天放学回家,他对你说“妈妈,今天我班小朋友挨批评了,他们上课乱说话,老师生气啦”。
我问他“那你乱说话了么?”
儿子说“没有。唉,我觉得我就是那只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是不会受他们影响的”。
这让我更加坚信古诗词对孩子来说的意义。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存留在孩子的身体里。我们大人所需要做的不是让他们立刻明白,诗人所描绘的那意义深远的一切。而只是让孩子与它谋个面、磨个耳朵……,等到需要的时刻来临时一切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
③古诗词让孩子多了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
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孩子特别开心的时候他会唱歌、跳舞或者大声朗诵古诗。为什么?这是孩子在用一种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情感。
我儿子特别开心的时候就自然流露出他喜欢的诗词。
记得有一次和小姨视频,小姨穿了件白长裙特别漂亮。小家伙张口就是“飘忽若仙”。逗得小姨哈哈大笑,开始追问他飘忽若仙是描写谁的啊?
小家伙又开始“飘忽若仙,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这是出自三国曹植的洛神赋。小姨你不知道么?描写洛神的。
④古诗词熏陶下的孩子真的是“腹有诗书气自华”。
从小被古诗词熏陶的孩子、三观正、品行端,因为他们是在"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的影响下长大的。深知哪些可以为,哪些不可为。
这些也是我从小带领孩子读古诗词的用意。
很多人好奇如何给孩子选择古诗词启蒙用书,这里
早教妈妈育儿优选也毫无保留地把儿子所用的这套好书分享给大家。
它就是央视和人民网推荐的《我爱读古文》。全书4册篇。篇篇重点。它从《论语》、《庄子》、《史记》、《世说新语》等经典名著中精选取篇,涵盖了小学生教学大纲中必学必会的所有古文。
每一篇都是提炼的最精准的必背部分。
有拼音标注、译文注释以及背景拓展。
配图精美大方。让朗读成为一种享受。
让孩子从小学习古文最重要的意义,不在于考试能多拿多少分,而在于,它能显著提升一个人的境界和思维层次,更决定着孩子未来的格局!
同款图书点击下方“购买”处即可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