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华为称起诉小米抄袭系谣传 专利短板致小米内外交困
,印度德里高等法院本周通过了爱立信提交的一份申请,要求在印度停止销售、宣传、制造小米的智能手机。爱立信方面提起申请的理由是小米侵犯了爱立信的标准核心专利组合。"小米印度负责人声称尚未接到法院或爱立信官方通知。爱立信发表声明声称,在过去的3年一直尝试与小米公司沟通知识产权专利使用许可未果,被迫付诸法律行动。
随后经过双方协商,搭载高通芯片的红米1S得以在印度继续销售(每台设备需向印度法院预缴100卢比的押金),但使用联发科芯片的红米Note则遭到全面禁售。
爱立信与小米的专利诉讼案将会在今年5月开庭,如果小米最终难敌来势汹汹的爱立信,那么未来势必将会遭到更多专利商的围攻。
专利短板制约
小米的国际化道路波折重重,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专利实力太弱。小米-爱立信专利诉讼并非个案,近几年,特别是苹果、三星、HTC公司之间专利诉讼此起彼伏。苹果、三星在全球多个国家发起数十场诉讼,相互要求当地国家禁售对方的产品。小米因其市场规模的迅速膨胀成为巨人,但在核心专利领域仍属矮子,这一蹩脚弱点显然已经被众多专利大鳄与竞争对手盯上,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数据显示,小米向PCT上报的专利申请一共有130个左右,其中有100个申请是在去年提交的,而在过去两个月里,小米就上报了19次申请。从这些数据分析,小米科技已意识到自己即将面临的危机,正以前所未有的积极性加紧步伐建设自己的知识产权组合。
但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专利更是靠积累。
小米在中国获得的专利只有28项,在美国(除去PCT专利)只拥有两项专利。其中一个专利是小米的便携式移动电源。即便是与其他规模相对小一点的本地公司,比如OPPO和Coolpad相比,这个数字也有点少了。更不用说与在专利领域有深厚积累的华为和中兴等厂商相比。
此前在谈及小米为何不在美欧卖手机时,雷*回应称,知识产权争议是智能手机公司成长过程中的成人礼。在回应小米国际化进程中遇到的知识产权纠纷时,雷*说智能手机领域专利众多,苹果三星也遇到很多知识产权纠纷。小米在美国和欧洲没有直接推出小米手机主要是因为要一步一步来。
近日,小米全球副总裁Hugo Barra在美国媒体沟通会上表示,小米暂时还没有在美国市场销售智能手机产品的打算,而是将会为消费者提供种类多样的配件和智能家居设备。同时,小米总裁林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指出,小米并不寻求通过用户购买其硬件赚钱,而是希望通过用户使用其设备来创收。
有分析指出,这两位大佬的表态也反映出小米在进*国际市场时的无奈,毕竟面对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相对完整的美国市场,小米难以复制在中国获得巨大成功的商业模式,所以多家美国媒体也并不看好小米在美国的发展前景。
内外交困的专利战
此外,小米的战略合作伙伴高通已经同意向中国发改委支付60.88亿元的天价罚款来了结为期14个月的反垄断调查,同时调整其在中国的"专利强制交叉授权"策略,这也就意味着小米如果想要继续保留高通这一专利保护伞,就可能需要再额外支出一笔专利费用,这对于依靠"高性价比"来打天下的小米来说无疑会是个不小的负担。
业内此前也有传闻"中兴、华为等公司向小米、OPPO等国内厂商发律师函"事件,虽然最后以华为、中兴等官方或者高管辟谣结束,抛出类似"尊重知识产权,专利是防御性的不会挑起专利战"的说法。然而,有分析认为,专利战作为一种正当的商业行为本身无可厚非,如此表态更多是迫于被指责作恶的舆论压力以及时机问题,但不代表不可以用或者私下没有君子协定。
面对专利上的内外交困,小米除了加快自有专利申请外,还通过收购控股相关公司来迅速收购专利,但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小米的速度能否追上,能否改写未来专利格局都是未知数。仅就目前而言,面对专利困境,小米似乎也只能施以"拖字诀"。